【十大傑青】印裔港人馬承志克服肩膊傷患 成放射科醫生引入AI診斷腦出血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10/11 21:36

最後更新: 2023/10/12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伊利沙伯醫院顧問醫生(放射診斷部)馬承志獲選為今年傑青(右)。(林宇翔攝)

香港是國際大都會,匯聚不同種族、膚色和籍貫的人士,其中印裔港人馬承志憑着堅毅不屈的精神克服障礙,成為伊利沙伯醫院放射診斷部顧問醫生,今年更獲選為十大傑青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馬承志的爸爸在70年代從印度移民來港,他則在香港土生土長,中小學均於本地主流學校就讀,其後入讀港大醫學院,曾以傑出成續獲頒香港放射科醫學院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資格,又獲醫管局頒贈優秀青年獎,惟他的人生路其實並非一帆風順。

馬承志出生時因體格較大,令一邊肩膊神經線嚴重受傷,活動能力不足3成,常要做物理治療,上體育課時亦只可獨自坐在一旁,心理健康每況愈下。

為了醫治肩膊,馬承志和家人曾四處求醫,但醫生往往僅叫他「認命」接受障礙,幸最終有一名外國醫生願意為其進行「肩膊重建手術」,經歷3次大手術和10年治療後,終可活動自如,而此經驗亦令他萌生穿白袍從醫的夢想。馬形容,在治療期間體會到醫生可把病人帶來希望曙光,也發現人生縱有很多困難,但仍可努力克服,故下定決心要由病人變身成為醫生,為其他患者帶來希望。

馬承志現時在伊利沙伯醫院放射診斷部擔任顧問醫生,透過介入放射科腦神經血管手術治療中風、動脈瘤和血管畸形,又為診斷放射科引入人工智能(AI),助急症室診斷腦出血掃描影像,增診斷準確性,加快醫療流程,令更多病⼈得到及時和適切救治,由去年1月至今,已有2.8萬人受惠。 他形容,由於自己過去深受傷患所苦,現可切身處地體會病人的擔憂,「心連心討論治療方針」。

對於獲選為傑青,馬感到非常榮幸,強調未來會繼續在公院工作,引入更多AI科技和放射科手術,盡力幫助病人,並帶領醫療技術繼續向前發展。他又鼓勵年輕人要「每天比昨天活得更好」,堅持不懈。

2023年十大傑出青年

  • 伊利沙伯醫院放射診斷部顧問醫生馬承志
  • 香港中文大學助理院長(研究)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高浩
  • 香港硬地滾球運動員何宛淇
  • 香港劍擊隊領隊林衍聰
  • 首位華裔極地探險與科研專家張偉賢
  • 2009年香港小姐冠軍劉倩婷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梁薾心